免费资料
在江苏省镇江市黎 明社区,江苏大学志愿者指导老年人学习使用电脑。石玉成 摄 青年职工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青年夜校学习。李军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型社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教育部持续推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全年龄段的数智化终身学习平台,推动数字赋能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建设……教育数字化的触角从校园延伸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新格局。越来越多人坐进云端课堂,实现更加精彩的人生。 赋能发展 “让更多人通过学习实现梦想” 【案例】 “骑手上大学?是真的!”外卖骑手范铁明说。 自2021年起,美团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开展“骑手上大学”项目,为有学历提升需求的骑手提供免费的求学渠道。2023年,当了6年多外卖骑手、累计跑了7.8万多单的范铁明成为被“保送”上大学的骑手之一,在国家开放大学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学习。 “每天花一到两个小时在线上就可以完成学习。上课时间也比较灵活,如果看不了直播课,还可以看录播课。”范铁明对课程很满意,他已完成了物流学概论、物流管理基础、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并将所学应用到了日常工作中。“社会上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希望可以通过终身学习,让更多人实现梦想。”范铁明说。 目前,累计已有320名骑手通过该项目进行学历提升,其中有12名骑手因工作突出、学业有成提前获得晋升,还有不少骑手获得了“优秀学员”奖学金。 【记者观察】 骑手上大学,并非“小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是提高全民素质、提升国家发展能力水平的必然要求。可以说,个人进步,关系着国家进步。 放眼全国,近年来,类似的故事屡见不鲜:南京大学面向社会公众推出大型直播讲座品牌“诚计划”,顶尖学者以每周一期的频次举办高品质学术讲座,截至目前参与学习人次超60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6年来累计招收1014名农民工、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四类人员,用数字化优势赋能创新改善教学方式,帮助422名四类人员完成学历提升…… 不难发现,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聚焦重点群体,打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汇聚各种教育类型、资源、要素,真正实现人人都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公平机会。 学无止境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案例】 “平台上的课程真多,我感兴趣的课程也很多,我都想学习。”对今年58岁的唐文杰来说,每天下午是她的“上学”时间:登录国家老年大学平台,进入自己喜欢的课程跟着学。 2023年3月,唐文杰得知国家老年大学可以注册学习了,退休的她来了精神,马上在网上搜索“国家老年大学”。“一下就注册成功了,还发给我一张电子入学通知书,然后我就在平台上摸索着找课程学习了。”她回忆道。 在唐文杰的学习记录里,她已经学完了26门通识课程、10门云课程。谈及“收获”,她更是幸福感满满:“学习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退休前我从来没有放嗓唱过歌,每到单位举办文艺活动的时候就往后躲。现在,我跟着国家老年大学的网课学习了唱歌技巧,每周都约好友一起唱KTV,非常快乐。” 国家开放大学(国家老年大学)副校长范贤睿介绍,国家开放大学开展的“能者为师”“智慧助老”专项行动,开放共享近8万门优质微课;推出“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线上学习活动专区,上线超过1万本电子书。 【记者观察】 古有云:活到老,学到老。近年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快速建成,让“唐文杰”们真正实现了“学无止境”的追求。 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首页,“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宣传语异常醒目。它象征着一种美好愿景,更是一个行动方案:伴随着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四大领域和德智体美劳“五育”模块全部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四横五纵”格局,成为全球资源最丰富、品类最全、用户最多、规模最大的智慧教育平台。这意味着,中国打造的高质量数字教育平台,将为全世界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自2005年以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已连续举办21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让活动周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主题语,更加深入人心。 触手可及 “数字基座建起学习型社会” 【案例】 “一个来自湖北山区的20岁农村女孩,从未见过光刻机,但她通过AI导师,在虚拟产线上反复训练光学零件制造工艺,系统实时分析操作轨迹,用增强现实技术标注误差,甚至模拟极端生产场景。一年后,她以98%的工艺达标率被企业破格录用,成为团队最年轻的工艺师。”今年5月,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共融共生:职业教育智慧化生态构建”平行会议上,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校长何保华分享的一个案例,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武汉市以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市民们明显感到,身边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武汉市以开放大学、老年大学为龙头,优化社区教育四级网络,实现2000余个社区教学点与数字平台深度融合;新洲区凤凰镇引入人工智能数据标注项目,助力150余名农村“宝妈”转型为AI数据标注师,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基因”;“书香武汉”全民阅读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农家书屋平台注册用户114.3万人,访问量1540万人次…… 【记者观察】 不只是武汉。当前,我国正加速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致力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型社会。 2023年教育部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部署加强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建设。2024年,有80个城市加入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一系列创新举措涌现:上海市通过推荐优秀学习型组织,促进知识共享与技能提升;山西、辽宁、浙江等省份,开发移动端,上线适老学习资源,满足老龄化社会教育需求……如今,北京、太原、成都、武汉、常州、杭州、深圳、西安、上海、广州、南京、苏州12个城市已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其中北京、成都、上海、杭州、武汉荣获全球学习型城市奖。 教育数字化正点亮一座座城市的“智慧书房”,绘就新时代全民终身学习新蓝图。
第二届大学生“海豚杯”数智应用创新大赛 本次大赛是在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指导下,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大学生“海豚杯”数智应用创新组委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杭州睿数科技、浙里信联合承办,并联合大连工业大学、长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院系联合协办,同时携手虚之实科技、未定义科技、拾萃资本等行业龙头企业、VC、创业孵化器机构等开展校企合作,旨在精心打造和提供一个全面免费、公益性质的数智分析与应用创新的竞技平台。全面促进培养面向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人才的产教融合。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商务与决策专委会 主办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大学生“海豚杯”数智应用创新大赛组委会 承办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杭州睿数科技有限公司(海豚实验室) 浙里信征信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杭州虚之实科技 杭州未定义科技有限公司 拾萃资本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北政法经济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西安建筑大学资源工程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长春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西京学院经管文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郑州西亚斯学院商学院 ...... 一、大赛时间安排 大赛官网: https://competition.wd.dilabs.cn/2025DICompetition 扫码查看官网 (一)报名开放时间:2025年6月1日 (二)初赛完成时间:2025年7月31日 (三)区域选拔赛完成时间:2025年10月 (四)全国赛完成时间:2025年11月 二、参赛对象与比赛项目 (一)参赛对象 1. 研究生、本科生(含职教本科)、专科生(含高职) 2.为贯彻落实协同创新精神和促进培养数智人才,鼓励不同学科专业学生跨学科、跨学院报名参赛。 3.所有参赛者以小组(每组不超过3人)形式,设计参赛作品,以团队方式报名参赛。 (二)比赛项目 数智分析基础知识赛 数智分析基础知识赛将依托“海豚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实验平台”,为每个参赛队员创建账号,选择 “大学生 ‘海豚杯’ 数智应用创新大赛” 进行答题并提交,本次大赛初赛统一通过“数智分析基础知识赛”(100道客观题)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于大数据基础知识、Python基础知识等内容的考核,同时将提供2套模拟知识赛题(知识赛模拟一、知识赛模拟二)供学生练习。完成知识赛并通过考核的参赛成员(得分60%以上),进入到下面的两个赛道,可以自由选择任意一个赛道。 赛道一:数智分析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参赛队伍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模型开发、训练、数智应用等知识和技术能力结合,包括: 1) 数据来源和处理 明确赛项所涉及的数据类型、来源以及数据预处理方法。例如,可能涉及到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以及结构化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清洗、转换和整合是关键步骤。 2)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 介绍参赛者需要使用哪些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如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等。强调实际操作技能,如R、Python的数据分析开发等。 3)模型开发与训练 详细说明模型开发的流程,包括问题定义、数据准备、模型选择、训练与调优等。鼓励使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框架和算法,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 4)可视化和报告 强调数据的可视化技巧,如图表、图解、地图等,以及如何有效地呈现分析结果。同时,也要注重报告的撰写,清晰地表达发现和建议。 5)团队协作与沟通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参赛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赛道二:数智应用创新赛(含智能体应用) 本赛项重点考察参赛队伍结合数字经济的行业化应用场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AI智能体等分析方法、工具平台等,论证开展利用数智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对不同行业应用、赋能、提效、新业务开发拓展等方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通过设计数智分析、商业智能体场景应用等创新方案,展现出新质生产力对行业发展的应用与创新效果,包括: 1)技术应用 详细列出参赛队伍可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AI智能体等。强调技术平台的选择和应用,如开源数据分析工具、通用大模型、AI智能体等。 2)行业化应用场景 基于一系列的行业化应用场景,如金融科技、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健康医疗、电子商务等,供参赛队伍选择和深入探索。鼓励参赛队伍结合所选行业的具体问题,提出创新性的数智应用解决方案。 3)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不仅展示技术方案的创新性,还要从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风险评估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强调商业案例的重要性,包括市场定位、用户画像、收益模型等。 4)创新与实用性 评分标准应包括技术创新、实用性、商业潜力、用户体验等多个维度,以鼓励参赛队伍提出既创新又实用的解决方案。 5)团队协作与展示 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鼓励跨学科团队合作,以充分利用不同背景成员的知识和技能。提供展示平台,让参赛队伍有机会向评委和观众展示他们的项目,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4.竞赛平台 所有竞赛环节都通过“海豚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竞赛平台(https://competition.wd.dilabs.cn/home)”来完成。 本次大赛的安排如下: 1) 所有参赛高校老师或学生可以通过海豚竞赛平台上选择《第二届大学生“海豚杯”数智应用创新大赛》的赛事,在大赛官网页面上注册报名大赛,并可后续第二阶段组队。 2)在本次大赛后,选择“2025大学生海豚杯数智应用与分析大赛知识赛”进行答题并提交,将由系统自动评定知识赛成绩。本次大赛提供2套模拟知识赛题供学生练习。 2)完成知识赛并通过考核的参赛成员(得分60%以上),可以自由选择“数智分析赛”或“数智应用创新项目设计赛”任意一个赛道进行组队,完成项目作品开发。“海豚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实验平台”将为学员提供在线“高校大数据大赛配套学习营”,包括课程视频、实验案例、代码、项目案例和数据集等。 - 选择参加“数智分析赛”赛道的团队,将根据“海豚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实验平台”提供的数据集和数据分析要求,自行选择合适的模型、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将结果提交到平台,系统将进行自动的评分并提供排行榜。截止日期前,参赛队可多次提交结果。 - 选择参加“数智应用创新项目赛”赛道的团队,围绕各类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背景,重点考察参赛报告解决大数据、人工智能实际问题的效果等。可以使用各类人工智能开发工具,比如AI智能体开发工具如Dify、扣子等。全部竞赛成果以提交到 “海豚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实验平台”的为准。 3)比赛评选 参赛团队将竞赛作品上传到“海豚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实验平台”,主办方将组织大数据评审专家匿名评审参赛报告,根据评审规则给每个团队量化打分。 为了保证本次大赛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开展,为广大青年学生营造良好的参赛环境,竞赛组委会将组建省级专家组,专家组由省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省内相关专业的知名学者、行业协会专家等具有较高学术权威的专家组成。 三、比赛赛制 比赛分为省级选拔赛和全国赛 (一)区域选拔赛(省级层次选拔赛) 大赛组委会按工作计划在全国设立区域赛组委会,区域组委会负责组织本区域一个或多个省份的联合选拔赛。原则上特等奖、一等奖推荐参加国赛,推荐比例不超过50%。区域已举办的比赛项目,必须通过区域赛推荐至国赛。 区域层次选拔赛的评审标准、专家组执行统一标准,获奖证书为区域级证书。 (二)全国赛 具体安排见全国总决赛通知。 四、报名及赛事安排 (一)报名提交材料 1.进入大赛官网,根据提供的报名入口链接,提交报名材料。 2. 所有信息请在上报时,仔细核对,报名系统关闭后,将不再接受信息更改。 注意:每个队伍可报1-3人,可报1-2名指导教师。同一赛项,参赛学校(不含分校)进入国赛队伍不能超过3支(含3支),数智应用创新赛项除外。 五、奖项设置 学生奖项 全国总决赛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组委会统一颁发团队牌匾、个人荣誉证书等。 特等奖 -每个队伍获得价值总计1500元现金奖励 -获得价值15万元的海豚实验室云计算与配套课程实验及案例项目配套数据集资源 -将获得由行业龙头企业和VC提供的价值5万元创业培训课程及一年会员,获得孵化器入驻及配套政策支持服务 一等奖 -每个团队获得价值总计1000元现金奖励 -获得价值10万元的海豚实验室云计算与配套课程实验及案例项目配套数据集资源 -将获得由行业龙头企业和VC3的价值万元创业培训课程及一年会员,获得西投云漫里孵化器入驻及配套政策支持服务 二等奖 -每个团队获得总计800元现金奖励 -获得价值8万元的海豚实验室云计算与配套课程实验及案例项目配套数据集资源 -将获得由行业龙头企业和VC提供价值2万元创业培训课程及一年会员 优秀奖 -获得价值5万元的海豚实验室云计算与配套课程实验及案例项目配套数据集资源 -将获得由行业龙头企业和VC提供的价值1万元创业培训课程及一年会员 优秀指导教师奖 总决赛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参赛获得一等奖的指导教师可申请优秀指导教师奖。 -每个教师获得1000元现金奖励 -优先申报一项2025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组委会统一颁发荣誉证书等 -获得价值10万元的海豚云计算资源及配套课程实验资源 优秀组织奖 申请单位必须经过区域赛区组委会推荐可申请优秀组织奖。 -组委会统一颁发荣誉证书等 -获得价值20万元的海豚云计算资源及配套课程实验资源 六、申诉与仲裁 为使大赛公平、公正、透明,大赛实行公示和举报制度。若对获奖作品有异议,通过网络和电话在公示期内以实名制向大赛秘书处反映,并留下联系方式,以备秘书处核实。提出者需提供相应的证据(如抄袭作品来源的复印件等),匿名提出异议不予受理。大赛秘书处受理异议,核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大赛组委会裁决。大赛组委会将在公示期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公布裁决意见。 参赛者须保证对其参展作品所涉知识产权负完全责任,参赛及获奖作品一经发现存在抄袭或其它侵权行为,主办单位将取消其参赛与获奖资格,收回奖金、奖杯、获奖证书。 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大学生数智应用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联系人:傅老师/周老师 联系电话:17858956954/13750843241 电子邮箱:support@dilabs.ai 八、领队与选手须知 领队须知: 本次竞赛建议各参赛院校需指派领队一名,具体负责本校参赛组织工作。 选手须知: 1.组委会有权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在媒体上宣传、出版发行、展示等非商业活动。 2.组委会保留对大赛条款的最终解释权。 九、未尽事宜 授权本届赛事组委会全权处理有关本届赛事的各项事务;请参赛队关注微信公众号“海豚数智科学实验室”获取大赛规则等最新信息。 与此同时,杭州睿数科技(海豚实验室)同步推出了“百校千课免费支持”计划,全力为推进全国高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学发展贡献力量,欢迎老师们致电咨询️。 扫描申请后24小时内将有专员联系开通 【海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室】是“一站式”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的教育实训+科研平台, 由北美海归团队创立的杭州睿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通过“沉浸式” “交互式”的在线虚拟实验平台,结合丰富的真实行业案例和数据集,切实解决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教育培训环节的痛点。通过我们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 “大数据 + X”,“人工智能 + X”的跨专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全面助力中国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 欢迎全国高校、培训机构、渠道合作伙伴与我们联系,开展合作! 请访问官网DiLabs.CN在线客服,提供7x24全天候咨询服务 或联系邮箱support@dilabs.ai 或联系热线400-001-3538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报告显示,中化国际ESG治理体系持续完善,ESG评级水平保持行业领先。报告尤其突出了"绿色领航"、"价值创造"等关键词。公司在积极把握清洁技术机遇、减少化学品环境足迹、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亮点实践,不仅为公司创造了可持续价值,更凸显了其深入推动中国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承诺。 2024年,中化国际可持续产品产量较2018年增长61.2%,在清洁技术领域实现营业收入153.3亿元,占公司全年总营业收入的29%。 中化国际董事长张学工表示:"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强化战略韧性、创造长期价值的一项关键要素。我们持续优化和提升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公司经营和产品服务之中,谋求以彻底的绿色变革打造新型竞争优势,让‘精细化学 绿色生活'的美好愿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执行中不断深化。" 把握清洁技术机遇 在市场逐步向绿色、低碳和清洁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化国际将投资发展清洁技术视为公司的重要机遇之一。报告显示,公司已构建系统化的清洁技术体系,并围绕"开发绿色先进材料、应对全球能源挑战、推动可持续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个方面制定了清洁技术战略•。 基于环氧树脂、聚合物添加剂、对位芳纶、工程塑料等核心业务,中化国际面向"可替代能源、能效提升、污染防治、可持续水资源、绿色建筑"等清洁技术领域,捕捉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深化技术创新,打造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持续拓展清洁技术的应用场景。 报告深度盘点了公司核心产品面向清洁技术领域的18项主要应用场景。以对位芳纶•为例,其在风力发电领域,应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锚固,可有效降低风电运维成本;在电动汽车领域,应用于锂电PACK壳体,可显著提升电动汽车电池安全性与轻量化水平;在燃油经济性技术领域,应用于民用客机的翼身整流罩、扰流板、机舱地板、行李架等多个部件,可大幅减轻飞机重量,提升燃油经济性;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采用对位芳纶中空纤维膜作为超滤膜核心组件,可实现更加省心高效的废水循环利用。 2024年,中化国际清洁技术领域研发投入达3.9亿元,占公司全年总研发投入的50.3%。全年获得清洁技术相关授权专利28件,占公司全年新增授权专利总数的15.3%。公司承诺未来将以每年5%递增的水平持续加大清洁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2025至2027 年在清洁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累计将达到约12.6 亿元。 减少化学品环境足迹 中化国际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强化绿色产品设计、使用绿色原料、推行绿色工艺、推进产品和包装循环利用等方式,持续减少产品的环境足迹,推动化学产品向低碳、高效、安全的方向转型。 报告显示,中化国际全年统筹11款核心产品完成了包括LCA全生命周期评估和ISO 14067产品碳足迹在内的可持续认证。公司吨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8年下降了30.5%。 公司积极使用生物基原料,代替传统石油基原料。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ABS 塑料、ABS 合金、AS 树脂等产品已获得ISCC PLUS 认证(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在聚合物添加剂领域,公司也已开始探索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改性制备生物基橡胶防老剂产品。 绿色工艺方面,中化国际自主研发的"双氧水法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己内酰胺法己二胺生产工艺"等8项绿色工艺先后入选中国石化联合会《石化绿色低碳工艺名录》,HPPO(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工艺等多项绿色工艺,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名单。 为推动产品循环利用,公司系统性优化资源流动路径,持续推进产品回收再利用以及产品梯次利用,逐步向"资源高效循环"的闭环体系转型升级,不断挖掘和延伸产品的价值,助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例如,公司在工程塑料领域遵循"从塑料废物中创造价值"的循环经济模式,推出基于物理回收方式的PCR(消费后再生塑料)产品,以及基于化学回收方式的ELIX E-LOOP绿色环保系列产品,将回收废塑料和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材料,以减少碳足迹,实现气候保护。公司开发的聚双环戊二烯(PDCPD)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较传统材料更低,且废料和废弃物可再次加工粉碎造粒,作为PP、PE等热塑性塑料的填料进行循环利用,具备回收无固废产生的突出特点。 中化国际还将包装视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一环,通过"轻量化、单一化、智能化"三大方向,推动下属生产企业及供应商采用可循环包装,并系统性推进包装减量化,以降低包装材料消耗与环境负荷。2024年,中化国际与其供应商共开展24个可循环包装材料项目,产生经济效益约1534万元。 致力增强气候韧性 中化国际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公司战略,建立完善的气候治理架构,强化系统性的碳管理能力。2024年11月,公司发布首份《应对气候变化报告》,向社会各界郑重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展示坚定的气候雄心。 围绕这一目标,中化国际构建了全产业链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推进清洁低碳高效的生产运营,同时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布局碳资产管理,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携手价值链上下游共同降碳。 报告显示,中化国际2024年环保总投入4.33亿元,节能投入4297.5万元。总部及下属工厂100%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2家工厂通过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目前已累计创建5家工信部绿色工厂,12家中国石化联合会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工厂。 能源管理方面,公司积极推进高耗能设备替换,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全年累计实施120个能效提升项目,对关键用能设备开展全面升级,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管理方面,不断加强节水管理,提升水资源集约、循环利用效率。2024年,公司替代水源占总取水量的比例高达97.25%。 2024 年,中化国际依托旗下碳资产管理公司中化绿能,从碳咨询、碳交易、碳减排项目开发、绿电绿证交易等多个维度加强企业能源与碳排放管理,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和碳履约成本优化。12 月,公司旗下扬农瑞祥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出售盈余碳配额,成功实现收益1,000余万元。 此外,公司还依据相关国际标准,根据产业链供应链特点,针对上下游运输、货物分销、所购货物排放及固液废物处置排放等环节,在试点业务板块首次开展价值链范围三碳排放盘查。同时,围绕绿色生产、供应商管理等维度打造供应链减碳试点项目,有效推动供应链实现减碳目标,积极带动供应链上游协同减碳。 凭借优异的ESG表现,中化国际2024年再次入选国资委"央企ESG•先锋100 指数",位列第28位,并入选标普全球(S&P Global)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4》。其EcoVadis评级得分也创下自参评以来的最好成绩,成功跻身全球化学制品行业参评企业前10%的卓越行列。在中证指数、万得、中诚信绿金等权威机构的ESG评级中,中化国际分别获得A/A/A+评级的优异成绩。 此外,公司《智慧降碳"碳管家",引领低碳数字化发展》案例入选国资委《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蓝皮书(2024)》;《持续完善ESG体系建设,打造可持续竞争力》案例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评为202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ESG典型案例。在《南方周末》2024年中国工业制造业双碳行动力榜单中,中化国际位列化工行业第1位。 国际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UV根据相关国际准则与标准,对中化国际《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了独立审验。 阅读《中化国际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全文,请访问中化国际官网。http://www.sinochemintl.com/
400所高校都在用的翻译教学平台
试译宝所属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