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资料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邀请,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统费利克斯·安托万·齐塞克迪·奇隆博于2023年5月24日至29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气氛中举行会谈,就中刚、中非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重要共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赵乐际分别同齐塞克迪总统会见。 两国元首表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于1972年外交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友谊51年来经受时间考验,历久弥坚,造福两国人民。 两国元首对此表示满意,认为中刚友好是双方共同的宝贵财富,值得双方不断加强和精心维护。为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深化和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两国元首宣布将双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刚方再次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全国两会胜利召开。齐塞克迪总统热烈祝贺习近平主席对中国卓越的领导及再次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一、双方一致同意: (一)将进一步发挥元首外交引领作用,保持两国政治对话与高层交往势头,加强两国互信和双方合力; (二)进一步提升中刚关系,将合作拓展至教育、科研、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矿业、农业、数字、环境、可持续发展、碳氢燃料、能源、防务与安全等符合双方利益的各个领域; (三)不断增进两国人民交往,开展紧密的文化交流互动,促进旅游,并本着独立和相互尊重的精神巩固人权领域已取得的成就; (四)保持协商,重振两国经贸混委会机制这一规划、推动和指导双边合作的有力框架,共同促进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五)加强经验交流,更好对接中国式现代化和刚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建立丰硕、创新、公平、更加紧密、更加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 (六)加强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这是中刚关系的核心要义。在此,中方重申坚定支持刚方维护国家独立及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自身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支持刚方平稳推进重大国内政治议程,坚定支持刚人民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刚内政。刚方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 (七)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有关国际公约,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捍卫以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八)加强国家间团结合作,支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九)加强在和平与安全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密切两国军队交流以及在人员培训、打击跨国犯罪、装备技术、军事工业、联演联训等领域合作。双方同意加强保护本国境内对方公民及机构的安全及合法权益。中方在落实《军事规划法》和军事能力建设领域向刚方提供帮助; (十)在混委会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下,根据市场规则和签订的有关合同条款规定,促进投资领域合作。双方愿本着市场化原则和契约精神推动两国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中方将鼓励更多企业赴刚投资兴业,按照刚方制定并推介的有关规划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刚经济多元化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方将帮助刚方实施数字转型计划,继续扩大同刚方的投资和融资合作,加强在农业、加工制造以及自然资源勘探、开发和就地加工等领域互利合作以增加其附加值,支持刚方实现自主和可持续发展。刚方将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为中国企业在刚经营提供良好条件,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同时中国企业要遵守刚法律法规; (十一)定期评估矿业合作,从两国长远和相互利益出发巩固有关合作。本着互信、务实、公平的态度,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合作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中方将继续鼓励企业加快实施已商定的基建项目,加强同刚方矿业合作,鼓励企业参与投资刚新能源电池价值链开发项目,支持刚产业链升级和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十二)就中非合作论坛事务加强磋商和协调,高度评价中非合作论坛对推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作用,共同落实好《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框架内各领域务实合作; (十三)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高质量合作。 二、中方欢迎刚方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刚方愿在双多边层面就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同中方加强合作。 三、中方高度关注刚东部局势,认为大湖地区国家是命运和安全共同体。中方呼吁有关各国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非盟章程,尊重和保障各成员国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中方谴责各武装团体实施暴力和践踏人权,向遭受犯罪行径侵害的刚人民表示同情,支持通过落实内罗毕进程和罗安达路线图重建信任与和平。中方支持有关地区组织为恢复刚东部和平与安全所付出努力。中方坚定支持非洲人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支持和鼓励相关地区组织、联合国秘书长大湖地区问题特使等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四、中方赞赏齐塞克迪总统坚持将“人民优先”作为施政方针,正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评价刚果民主共和国在齐塞克迪总统带领下,在推进国内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议程、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领土完整、提升国家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中方相信在齐塞克迪总统领导下,刚将加速在全境实现和平与稳定,快速重启经济社会发展。 五、刚方高度评价中方对中部非洲文化艺术中心、科卢维奇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等项目支持。中方将加强同刚方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继续向刚派遣医疗队。 六、双方承诺落实此访期间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有关合作协议。 七、双方一致认为,齐塞克迪总统访华取得圆满成功,对促进中刚关系发展以及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八、齐塞克迪总统对习近平主席及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访问期间给予其夫妇及刚方代表团的热情友好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邀请习近平主席对刚进行国事访问,具体日期由双方外交渠道商定。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本报记者 杨沙沙 王佳琳 ●辛 斌 柳玉鹏 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俄罗斯等12个国家刚刚举行的一场国际会议吸引了全球多家媒体的关注,这次会议最重要的议程就是“去美元化”,推出一个可替代SWIFT的新的跨境支付系统。今年以来,俄罗斯、巴西以及伊朗等中东国家正在加速同美元“解绑”,引发各界关注。从美联储暴力加息到当下正持续的美债危机,美元的角色都在令全球许多国家越来越警惕。 十二国会议 美国“商业内幕网”26日报道称,在本周于伊朗举行的亚洲清算联盟峰会上,俄罗斯和伊朗等国在讨论如何绕开美元。官员们表示,放弃美元是许多国家面对“美元武器化”的必然反应。 根据伊朗《德黑兰时报》24日报道,峰会期间,伊朗央行行长与俄罗斯、巴基斯坦、白俄罗斯等国的央行负责人密集讨论了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的话题,另据伊朗国家电视台24日报道,亚洲清算联盟成员国还决定计划在一个月内推出可与SWIFT系统相媲美的系统,称其可满足成员国之间清算货币交易的一切需求。 伊朗第一副总统穆赫贝尔在会议期间表示,“去美元化不再是各国的自愿选择,而是各国对‘美元武器化’的必然反应。”他还表示,美元的疲软对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构成极大挑战。因此,伊朗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清算联盟成员国的经济联系。 成立于1974年的亚洲清算联盟目前共包含9个成员国:孟加拉国、不丹、印度、伊朗、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俄罗斯、白俄罗斯和阿富汗也派出代表出席了本次峰会。 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报道称,“去美元化”的概念包括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以及推动其他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等。这种努力可以通过多国共同促进本国货币进行双边结算来实现,从而降低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另据俄罗斯媒体透露的消息,今年夏天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上将讨论“为成员之间的跨境贸易创建一种新型货币”。埃及、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已经表示希望加入金砖国家。有阿拉伯媒体表示,中东地区的“去美元”道路正越来越宽。 从85%到58% “去美元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彭博社近日的一篇报道援引数据分析称,如今美元在全球各国政府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大约为58%。这比2001年时的73%有了明显下降,而上世纪70年代末,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还高达85%。有舆论认为,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中东国家同美元加速“解绑”对美元地位的冲击显得尤为明显。原因在于,维护美元霸权的重要基石“石油美元”体系被撼动。 “在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让美元脱离同黄金的直接挂钩后,同沙特等国达成了一个重要的交易——以军事援助换石油美元,即以美元结算石油贸易,同时承诺给中东提供‘安全保障’。”《货币战争》系列丛书编著宋鸿兵25日向《环球时报》记者这样讲述了美元在中东独特地位的由来,“后来,美国要求沙特等国把赚来的石油美元再投向美国国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宋鸿兵认为,由于全世界都需要石油,而石油贸易绑定美元后各国外汇储备都以美元为主,这对美国的美元霸权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摩洛哥前经济与财政大臣瓦拉卢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俄乌冲突升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和贫困问题加剧,社会矛盾也随之激化。同时,美联储持续的紧缩货币政策对中东多国经济困境的恶化起到了重要推手作用。 “在长期对美元依赖后,沙特等中东国家的思路开始产生根本性改变”。宋鸿兵告诉记者,美国名义上在中东实施“用石油美元换安全”的政策,但实际上在中东发动了好几次战争,地区的安全状况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乱。“中东国家长期对发展经济、实现技术升级、完成工业化充满渴求,跟美国合作多年后却发现工业没有得到发展,因为美国只是提供军火。” 国际货币即将迎来新的周期? “历史上,中东地区的能源贸易曾被英镑、黄金和美元等货币主导。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中东国家开始考虑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在经历了疫情和眼下俄乌冲突持续进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瓦拉卢表示,“从历史的纵向来看,美元对中东统治的兴衰,也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国际货币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周期和轮回。” 埃及《财经周刊》杂志副总编侯赛姆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首先,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影响。“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它们的本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逐渐增加,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相对比例下降。其次,对美元霸权的质疑和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也可能促使一些国家多元化其外汇储备。 据伊朗英语电视台25日报道,亚洲清算联盟峰会期间,该组织将寻求接纳新成员,以协助这些国家的去美元化行动。 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的报道也提到,尽管去美元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引起关注,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美元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相当强大。因此,一些国家和地区试图在双边贸易或区域贸易协定中推动多元化支付方式,并逐渐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在这条道路上,南美比中东的步子似乎迈得更远。为降低拉美地区对美元的依赖,促进地区贸易,巴西、阿根廷等国已经在讨论打造共同货币“苏尔”。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也让南美国家体会到,取代美元作为国际支付体系主导货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今年以来,面对强势美元,阿根廷比索等南美货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进一步增大南美国家所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和资本外流风险,也降低了政府的偿债能力。 即便南美多国对摆脱美元依赖的愿望十分迫切,但阿根廷《财富》杂志25日的报道分析称,在拥有不同经济结构和政策的国家之间进行货币协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货币联盟体系中,各国央行面临着所谓的经济政策“三难困境”:不能有固定的汇率、自由的资本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巴西和阿根廷,乃至拉丁美洲,是否已经准备好开发一种共同货币还很难说。 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分析称,“苏尔”距离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欧盟的经验,建立共同货币体系要求区域内各国拥有稳定的政治制度,共享相同的宏观经济政策观念。巴西总统卢拉此前也强调,“苏尔”的目的不是取代拉美国家货币,而是作为贸易和资金流补充。 侯赛姆认为,尽管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但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仍具有重要地位。从这个角度说,“去美元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依然任重而道远。宋鸿兵也对记者分析称,美元本身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促使大家推动“去美元化”,但取代美元还需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进程。▲
400所高校都在用的翻译教学平台
试译宝所属母公司